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类考试 > 注会CPA >

2007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经典题解(九)

发布时间:2007-09-07 21:33:50

第十三章 成本一数量一利润分析

经典问题
1.教材上本章给出的计算利润的公式为: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若改写为:利润=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是否成立?
2.请问"利润=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量"是如何推导的?
3."如果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为5,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则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20%",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4.某公司只产销一种化工产品,售价为每公斤1000元,2002",-2006年的各年产销量分别为100、110、120、125、130公斤,每年产品总成本分别为70000、68000、74000、77000、76000元。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划,2007年拟实现税后利润46900元,企业所得税率33%。
要求:(1)为确保实现公司所定46900元税后利润,则2007年的该产品产销量应当达到什么规模?(使用高低点法进行预测)
(2)相应的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各为多少?("利润"是指税前利润)
(3)为使2007年资产周转率达到4次,则年度总资产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5."76000"与"70000"都是总成本,为什么二者的差额除以产销量的差额得出的结果不是"单位成本"而是"单位变动成本"?
6.该题提到了一种方法"高低点法",请具体讲解一下这种方法。
7.请介绍一下成本利润率的概念。
8.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5年产销量为5000件,每件售价为240元,成本总额为850000元,在成本总额中,固定成本为235000元,变动成本为495000元,混合成本为120000元(混合成本的分解公式为y=40000+16x)。2006年度预计固定成本可降低5000元,其余成本和单价不变,计划产销量为5600件。
要求:(1)计算计划年度的息税前利润;
(2)计算产销量为5600件下的经营杠杆系数。
9.请解释问题8解答中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10.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4年销售量为10000件,每件售价200元,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该企业拟使1995年的利润在1994年的基础上增加20%。
要求:(1)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要求定量计算,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对于你提出的各项措施,运用敏感分析原理,测算其对利润的敏感系数。
11.针对问题10的解答,请解释表达式"固定总成本=10000×(150-120)".。
12.请解释问题10解答中的表达式"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20一[200一(600000+300000)÷10000]"。
13.某企业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300000元,在其他指标不变而固定成本增加20000元时,为了实现保本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0元。
要求:(1)计算原固定成本总额;(2)计算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
14.假设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价50元,边际贡献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万元,预计来年产销量20万件,则价格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 )。
A.10  B.8  C.4  D.40%
本题答案为A.请指出以下计算过程的错误之处:单价变动前利润=20×50×40%一300=100(75元)
设单价增长10%,则:单价变动后利润=20×55×40%一300=140(万元)
利润增长幅度=(140-100)/100=40%单价敏感系数=40%/10%=4
15.已知某企业生产销售甲、乙两种产品,2005年销售量分别为10万件和15万件,单价分别为20元和3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和15元,单位变动销售成本分别为10元和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00万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56.92% B.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46.92%
C.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213.13万元 D.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3.28万件
16.针对问题15的解答,为什么没有用到"单位变动销售成本分别为10元和12元"这个条件?
17.用加权平均数分配企业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确定各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是否合适?
18.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100/[(20+30)一(12+15)]= 4.3478(万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量×单价=4.3478×50=217.39(万元)。这样计算为什么不正确?
19.教材中共介绍了两个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的公式,本题是否能用另一个公式计算?
这两个公式在使用条件上是否存在差别?

问题讲解

1.教材上本章给出的计算利润的公式为: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若改写为:利润=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是否成立?
【解答】改写后的公式也是成立的,举例说明如下:甲企业的正常销售量是1000件产品,单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固定成本为2000元。
则甲企业的利润=1000×(10-6)一2000=2000(元)
边际贡献=(10-6)×1000=4000(元)
边际贡献率=(10一6)/10=40%安全边际=[1000-2000/(10-6)]×10=5000(元)
安全边际率=5000/(1000×10)=50%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5000×40%=2000(元)=利润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50%×4000=2000(元)=利润

2.请问"利润=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量''是如何推导的?
【解答】推导过程如下: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代入上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一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两边同时乘以(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安全边际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一正常销售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可以看出等式的右边实际上就是"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计算的结果就是利润,所以:安全边际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利润即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一利润

3."如果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为5,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则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20%",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解答】(1)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一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根据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为5,可知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5;(2)"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意味着下年利润的下降最大幅度为100%,所以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00%÷5=20%。

4.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某公司只产销一种化工产品,售价为每公斤1000元,2002~2006年的各年产销量分别为100、110、120、125、130公斤,每年产品总成本分别为70000、68000、74000、77000、76000元。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划,2007年拟实现税后利润46900元,企业所得税率33%。
要求:(1)为确保实现公司所定46900元税后利润,则2007年的该产品产销量应当达到什么规模?(使用高低点法进行预测)
(2)相应的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各为多少?("利润"是指税前利润)
(3)为使2007年资产周转率达到4次,则年度总资产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解答】
(1)单位变动成本=(76000-70000)/(130-100)=200(元)
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或=70000-200×100=50000(元)
2007年应达到产销量=[46900/(1-33%)+50000]/(1000-200)
=(70000+50000)/800 =150(公斤)
(2)销售利润率=70000/(1000×150)=46.67 %成本利润率=70000/80000=87.5%(3)当(」50×1000)/总资产=4时,总资产=37500(元)
因为总资产增加会导致资产周转率下降,所以,应该把总资产控制在37500元之内。

5."76000"与"70000"都是总成本,为什么二者的差额除以产销量的差额得出的结果不是"单位成本"而是"单位变动成本"?
【解答】根据,总成本一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可知,总成本的增量一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的增量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一总成本的增量÷产销量的增量

6.该题提到了一种方法"高低点法",请具体讲解一下这种方法。
【解答】
(1)6=(与z最大值对应的y值一与z最小值对应的y值)/(z最大值一z最小值)
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注意分子分母数值的对应性,也就是说不能按照:6一(y的最大值一y的最小值)/(z的最大值一z的最小值)计算6的数值例如本题中,不能按照(77000-68000)/(130-100)计算"单位变动成本".(2)把6的数值代人与z的最大值或者z的最小值对应的方程中,计算得出n的数值从而建立直线方程:y=a+bx例如本题中,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低值(10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70000:=总固定成本+200×100即:总固定成本=70000-200×100=50000(元)
把单位变动成本=200代入与产销量最大值(130)对应的方程中得出的等式为:76000一总固定成本+200×130即: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
说明: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口的数值一定一致,考试时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

7.请介绍一下成本利润率的概念。
【解答】成本利润率=利润/总成本,其分母是总成本,分子是相应的利润(本题中为税前利润)。本题中,产销量为150公斤时的税前利润=46900/(1-33%)=70000(元),总成本=50000+150×200=80000(元),所以成本利润率=70000/80000=87.5%

8.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5年产销量为5000件,每件售价为240元,成本总额为850000元,在成本总额中,固定成本为235000元,变动成本为495000元,混合成本为120000元(混合成本的分解公式为y=40000+16x)。2006年度预计固定成本可降低5000元,其余成本和单价不变,计划产销量为5600件。
要求:(1)计算计划年度的息税前利润;(2)计算产销量为5600件下的经营杠杆系数。
【解答】
(1)单位变动成本=(495000/5000)+16=115(元)
固定成本总额=235000+40000-5000=270000(元)
边际贡献=5600×(240-115)=700000(元)
息税前利润=700000-270000=430000(元)
(2)经营杠杆系数=700000/430000=1.63

9.请解释问题8解答中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解答】根据混合成本的分解公式为y=40000+16x可知,混合成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而纯粹的单位变动成本为"495000/5000",所以单位变动成本=(495000/5000)+16=115(元)。

10.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4年销售量为10000件,每件售价200元,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该企业拟使1995年的利润在1994年的基础上增加20%。
要求:(1)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要求定量计算,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对于你提出的各项措施,运用敏感分析原理,测算其对利润的敏感系数。
【解答】
(1)固定总成本=10000×(150-120)=300000(元)
1994年利润=10000×(200-120)=300000:500000(元)
1995年利润=500000×(1+20%)=600000(元)
措施如下:提高销量=(300000+600000)÷(200-120)一10000=1250(件)
销量变动率=1250/10000=12.5%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20一[200一(600000+300000)÷i0000]=10(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率=一10/120=一8.33%降低固定成本=600000-500000=100000(元)
固定成本变动率=一100000/3000000=一33.33%提高价格=[(600000+300000)÷10000+120]一200=10(元)
价格变动率=10/200=5%(2)敏感系数销量敏感系数=20%÷12.5%=1.6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20%÷(一8.33%)=一2.4固定成本敏感系数=20%÷(一33.33%)=一0.6单价敏感系数=20%÷5%=4

11.针对问题10的解答,请解释表达式"固定总成本=10000×(150-120)".【解答】题中的"单位成本=当年的全部成本/当年的产量",在本量利分析中,假设"产量和销量相等",所以"单位成本=当年的全部成本/当年的销量".因此,1994年的全部成本=10000×150,1 994年的固定成本=10000×(150-120)=300000(元)。该题是1995年的考题,按照当时的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均计入生产成本,由于会计核算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以后的考试中不会以这种方式出题。

12.请解释问题0解答中的表达式"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20一[200一(600000+ 300000)÷10000]".【解答】根据题中条件可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时,其他的条件不变。因此:10000=(600000+300000)÷(200一降低后的单位变动成本)
即:降低后的单位变动成本=200一(600000+300000)÷10000所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20一[200一(600000+300000)÷10000]另外,本题完全可以直接根据利润增加额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即:降低单位变动成本=(600000-500000)÷10000=10(元)
也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提高销量"和"提高价格"的数值:提高销量=(600000-500000)÷(200-120)=1250(件)
提高价格=(600000-500000)÷10000=10(元)

13.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某企业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300000元,在其他指标不变而固定成本增加20000元时,为了实现保本需要增加销售额80000元。
要求:(1)计算原固定成本总额;(2)计算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80000元的销售额可以提供的边际贡献为20000元,所以,边际贡献率=20000/80000=25%,变动成本率=1-25%=75%,原固定成本总额=300000×25%=75000(元)。

14.假设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价50元,边际贡献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万元,预计来年产销量20万件,则价格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 )。
A.10  B.8  C.4  D.40%
本题答案为A.请指出以下计算过程的错误之处:单价变动前利润=20X50X40%一300=100(万元)
设单价增长10%,则:单价变动后利润=20X55x40%一300=140(万元)
利润增长幅度=(140-100)/100=40%单价敏感系数=40%/10%=4【解答】产品单价的变动是由产品销售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产品的变动成本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成本,是一个不变的账面历史数据,所以,不能理解为产品单价变动时变动成本率不变。正确的计算过程如下:单价变动前利润=收人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20×50-20×50×(1-40%)一300=100(万元)
假设价格增长10%,达到55元,则:单价变动后利润=20×55-20×30一300=200(万元)
利润变动率=(200-100)÷100=100 9/6单价的敏感系数=100%÷10%=10

15.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已知某企业生产销售甲、乙两种产品,2005年销售量分别为10万件和15万件,单价分别为20元和3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和15元,单位变动销售成本分别为10元和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00万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56.92% B.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46.92%
C.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213.13万元 D.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3.28万件
【解答】本题答案为A.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0×(20-12)+15×(30_.15)]/(10×20+15×30)×100%=46.9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00/46.92%=213.13(万元),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0×20/(10×20+15×30)×213.13=65.58(万元),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5.58÷20=3.28(万件)。

16.针对问题15的解答,为什么没有用到"单位变动销售成本分别为10元和12元''这个条件?
【解答】边际贡献率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计算中使用单位变动成本。题目已经直接给出了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变动销售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由此可知:单位变动成本中已经包括了单位变动销售成本,因此无需再使用单位变动销售成本这个条件。

17.用加权平均数分配企业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确定各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是否合适?
【解答】这样计算是可以的。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如下:(1)弥补固定成本的是边际贡献,当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时,达到盈亏临界点;(2)本题中盈亏临界点的边际贡献总额=l00万元,其中,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的比重= 10×(20-12)/[10×(20-12)+15×(30一15)]=80/305,盈亏临界点甲产品边际贡献= l00×80/305=8000/305,所以,甲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8000/305)/[(20一12)/20]= 65.57(万元)(尾数误差是由于近似取值引起的)。

18.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100/[(20+30)一(12 +15)]=4.3478(万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量×单价=4.3478×50= 217.39(万元),这样计算为什么不正确?
【解答】因为这样计算时已经默认甲、乙两种产品的销量相等,这与题意不符,所以是不正确的。

19.教材中共介绍了两个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的公式,本题是否能用另一个公式计算?这两个公式在使用条件上是否存在差别?
【解答】这两个公式在使用条件上不存在差别,本题可以用另一个公式计算,即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一以销售额为权数计算的各个产品边际贡献率的加权平均数。
甲产品边际贡献率=(20-12)/20×l00%=40%乙产品边际贡献率=(30一15)/30×l00%=50%甲产品销售额比重=10×20/(10×20+15×30)一4/13乙产品销售额比重=15×30/(10×20+15×30)=9/13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0%×4/13+50 %5×9/13=46.92%

第十四章 成本控制

经典问题
1.如何理解教材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page]
2.教材中写到:"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借方、贷方、余额均为标准成本",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中又写到:"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即期末存货成本应包含有分配来的成本差异。这两段话是否存在矛盾?
3.教材中说,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三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分析法的差别在于:在三因素分析法中,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没有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请老师具体解释一下。
4.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未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实际耗用Tt寸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 0000元。
要求:(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①购入原材料;②领用原材料;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⑥完工产品入库;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5.问题4的解答中,计算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时,为什么要减掉"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6.假如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600件,在产品100件,原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甲产品本月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费用共计70700元,则完工产品负担的材料费用=70700/(600+100)×600=60600(元),此时是按照"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作为分母进行分配的,为什么与本题不同?
7.请解释问题4解答中的最后一问。
8.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期末存货的成本中不包括成本差异,全部是标准成本。
9.在一道题目中"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均为0.5,月初在产品50件,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月末在产品70件",该题中按照"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50×0.5=25)+本月投产数量<450)一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70×0.5= 35)"和"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70×0.5=35)+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430)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50×0.5=25)"计算的结果相等(均为440件)。
本题中两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并不相等,按照第一个表达式计算的结果是:600×0.6+ 2500-700×O.4=2580(件),并不等于第二种方法的计算结果2320件,请解释说明一下。
10.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计算应耗材料的标准成本时,按照2500件计算,而不是按照2320件计算?
11."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这个表达式是否具有普遍性,能不能按照这个表达式解释一下本题中计算应耗材料的标准成本时,为什么按照2500件计算?
12.如果原题表述为"原材料的投料进度与加工进度一致"本题应该如何计算"原材料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
13.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不能直接按照"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计算标准成本,而要按照"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计算?

问题讲解

1.如何理解教材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解答】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教材中写到:"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借方、贷方、余额均为标准成本",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中又写到:"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即期末存货成本应包含有分配来的成本差异。这两段话是否存在矛盾?
【解答】二者并不存在矛盾,注意:"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的具体含义是,只把应该由销售成本负担的成本差异结转出去,但应该由存货承担的成本差异并不结转至存货的相关账户中,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即存货相关账户中核算的仍是标准成本。

3.教材中说,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三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分析法的差别在于:在三因素分析法中,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没有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请老师具体解释一下。
【解答】从它们的计算公式很容易理解,具体说明如下:
(1)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请给出以下题目的答案。
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O.6,月末在产品O.4.(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X 3元/千克),直接人16元(4小时X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X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4元(4小时X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 .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①购入原材料;②领用原材料;③将生产工人工资-i52k有关成本计算账户;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⑥完工产品入库;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解答】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①购人原材料: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X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 一1500(元)
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90000贷:银行存款88500材料价格差异 1500②领用原材料实际领料标准成本 25500千克× 3元/千克=76500(元)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 30元/件×2500件=75000(元)
数量差异 1500(元)
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 75000材料数量差异 1500贷:原材料 76500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本月投产数量一月末在产品数量=600+2500-700 =2400(件)
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700×O.4+2400-600×O.6=2320(件)
实际成本40000(元)
标准成本16元/件×2320件=37120(元)
总差异 2880(元)
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750-2320 ×4)× 4=188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0000/9750-4)×9750=1000(元)
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 3712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 88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000贷:应付工资40000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15000(元)
标准成本2320件×6元/件=13920(元)
总差异 1080(元)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750-2320×4)×1.5=705(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9750×X 1.5=375(元)
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 1392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70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75贷:变动制造费用 15000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10000(元)
标准成本2320件×4元/件=9280(元)
总差异 720(元)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0-1×11000=一I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11000-1×~2320×4=1720(元)
会计分录:借:牛产成本 9280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720贷:固定制造费用 100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0⑥完工产晶入库标准成本:2400×56=134400(元)
会计分录:借: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134400贷:生产成本 134400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借:主营业务成本4680材料价格差异 15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0贷:材料数量差异 15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88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00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70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75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720(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月销售产品数量=月初产品数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一月末产品数量=100+2400-120 =2380(件)
已销产品标准成本=2380×56=133280(元)
本月主营业务成本=133280+4680=137960(元)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企业期末存货成本=16500+28280+6720=51500(元)

5.问题4的解答中,计算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时,为什么要减掉"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解答】"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表示的是本月完工的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因为"月初在产品"并不是本月完成的,所以,计算"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时,应该从"本月完工的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中减掉"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或者这样理解:
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本月加工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其中,"本月加工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指的是完全在本月内加工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等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由此可知:
=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page]

6.假如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600件,在产品100件,原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甲产品本月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费用共计70700元,则完工产品负担的材料费用=70700/(600+100)×600=60600(元),此时是按照"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作为分母进行分配的,为什么与本题不同?
【解答】注意在您给出的这道题目中,被分配的对象是"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费用的合计",所以,应该按照"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作为分母进而本题中最终要核算的是"本期成本差异",因此,被分配的对象应该仅仅是"本期,,发生的成本和费用,所以,计算分配率时。分母中应该是"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不应该

7.请解释问题4解答中的最后一问。
【解答】本题中,存货成本=原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其中:(1)原材料期末成本=期末原材料数量×单位标准成本=(1000+30000-25500)×3=16500(元)
(2)在产品期末成本=期末在产品原材料成本+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由于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每件在产品包括的原材料费用=每件产品包括的原材料费用,即:期末在产品原材料成本=700×30=21000(元)由于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月末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0.4,所以,每件在产品包括的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每件产品包括的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o.4,即期末在产品包括的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由此可知,在产品期末成本=21000+7280=28280(元)
(3)产成品期末成本=产成品期末数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20×56=6720(元)
因此,企业期末存货成本=16500+28280+6720=51500(元)

8.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期末存货的成本中不包括成本差异,全部是标准成本。
【解答】由于本题中成本差异全部转人当期损益,因此,期末存货的成本中不包括成本

9.在一道题目中"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均为0.5,月初在产品50件,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月末在产品70件",该题中按照"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50XO.5=25)+本月投产数量(450)一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70×0.5:35),,和"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70x0.5=35)+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430)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50X0.5=25)"计算的结果相等(均为440件)。
本题中两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并不相等,按照第一个表达式计算的结果是:600×0.6 +2500-700×0.4=2580(件),并不等于第二种方法的计算结果2320件,请解释说明一下。
【解答】原因是本题中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并不均为0.5,如果均为0.5,则:按照第一个表达式计算得出的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600x0.5+2500-700×0.5=2450(件)等于第二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700×0.5+2400-600×0.5=2450(件),也就是说,只有在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均为0.5的情况下,两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才相等。所以在做题时建议使用本题答案的计算方法计算,以免出错。

10.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计算应耗材料的标准成本时,按照2500件计算,而不是按照2320件计算?
【解答】原因是本题中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负担同样的材料费用。换句话说,本月是按照2500件产品的实际需要量领用原材料的。

11."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这个表达式是否具有普遍性,能不能按照这个表达式解释一下本题中计算应耗材料的标准成本时,为什么按照2500件计算?
【解答】"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一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这个表达式具有普遍性。
本题中,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意味着月初在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均为1,代入公式可知:原材料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2400+(700×1—600×1)=2500(件)。

12.如果原题表述为"原材料的投料进度与加工进度一致"本题应该如何计算"原材料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
【解答】此时意味着期初在产品的投料进度为O.6,期末在产品的投料进度为0.4,应当按照:2400+(700×0.4—600×0.6)=2320(件)计算"原材料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

13.问题4的解答中,为什么不能直接按照"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计算标准成本,而要按照"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计算?
【解答】因为本题是要进行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需要计算本月实际发生的成本差异,而本月实际发生的成本不仅仅加工了完工入库产品,还加工了一部分在产品。因此,应该按照"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本月加工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计算标准成本,即按照"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计算标准成本,只有这样才与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

在线咨询
考试报名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028-65656189
返回顶部